中日韩高峰会谈:三国演义还是新朝贡体制?
点击上方[李子旸]关注→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中日韩关系这些年缓慢而坚定的的变暖带来一个有趣的思考:随着中国的全面复兴,人们会意识到,威斯特伐利亚体制实际上是把西欧一地的经验错误地推广到了全世界。这种国际秩序有着内在的不合理和不稳定。它的大行其道,很可能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插曲。世界终将恢复到大小国家各自承担自己相应责任的合理秩序之中。扣在朝贡体制上的污名,也该洗洗了。
最近,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成都举行了会谈。之前的几年中,三国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有过一些起伏。希望这次成都会谈能成为三国关系的转折点,从此开启中日韩关系友好的新阶段。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虽然是中日韩三国会谈,但还有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到场,也无处不在,那就是美国。
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关系,特殊而密切。说特殊是因为,关系来自于战争。美国在二战中打败了日本,帮助韩国在朝鲜战争中作战。战后,美国在日韩一直都有驻军和军事基地,并且,是美国海外驻军的核心部分。日本、韩国是美国重要而坚定的政治军事盟国。
这种情况和历史上的东亚形成了强烈对比。历史上,日本、朝鲜都深受中国影响。朝鲜还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近现代的风云变幻之下,这两国转而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最近两三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从此前的相安无事,转变为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的对立和对抗。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中国正在从一个大国变为又大又强的国家。
如果中国仍然是一个实力不强的大国,即使历史上有过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牵连,由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实力,日本、韩国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和美国站在一起。但是,现在一方面中国的实力正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美国的实力却停滞不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中国赶超美国的势头,非常明显。
这种情况下,日本、韩国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尽管彼此心照不宣,但很多人肯定已经在心里把历史和现实的东亚状况比较了一番。
历史上的东亚国际关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朝贡体制。这套制度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从周朝一直到明清。中央王朝对藩属国,进行“册封赏赐”,而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
朝鲜是东亚朝贡体制中的“模范生”,真心倾慕天朝,把中国文化当成自家文化。朝鲜派使者按时按规矩地来中国朝贡,来了就购买大量图书。在人均书院的数量上,朝鲜甚至比中国都高。明朝灭亡多年以后,朝鲜还坚持使用明朝的年号,拒不承认满清“夷狄入主中原”。中国社会、文化遭到打击,朝鲜人比中国人自己还痛心疾首。
朝鲜对天朝忠心耿耿,天朝对朝鲜也是尽心尽力。由于有中国的保护,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朝鲜的陆军人数不超过一千人,根本打不了仗,只能用来维持治安。国家有事就找中国求救。明朝的万历、清末的甲午,朝鲜遇到外来侵略时,中国也确实都出兵救援。
日本在东亚朝贡体制中有点特殊。日本的体量比朝鲜、越南要大,但又远远赶不上统一的中原王朝。所以,日本总是有点不甘心,但又力不从心,不像朝鲜那样“一心向化”。明清朝贡体制内的乱子,好几次都是日本挑起来的。
虽然如此,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秩序,朝贡体制的表现非常出色。后来人们对朝贡体制的丑化,是“西方中心论”思路的产物。实际上,东亚的朝贡体制比西方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制好多了。
这两套国际秩序的核心区别在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体制要求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地位平等。朝贡体制却公然以国家间的不平等为基础,有宗主国、藩属国之分。宗主国的地位高,藩属国的地位低。
看起来,当然是威斯特伐利亚体制更好,但药好不好看疗效,国际秩序好不好,也要看看现实结果。
国际秩序的主要目标,就是维持和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后的几百年,欧洲的大小战争就没停过。1300-1850年,英法两国之间就至少打了46次战争;今天看上去温和无害的中立国瑞典,原来可强横得很,在此期间打了32场战争。表面上大谈国家间的平当,但实际表现简直就是不合格。
同期,朝贡体系下的东亚怎么样呢?从明朝1368年建立开始,到1841年朝贡制度解体。这之间将近500年的时间,东亚各国之间只发生过两场战争。1407年,中国出兵讨伐越南;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进攻朝鲜,中国出兵保护。除此以外,在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这些东亚国家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和平。
朝贡体制解体以后,东亚也乱起来了。彼此之间打来打去,和欧洲差不多。
朝贡体系维持了东亚长期和平,中国通过贸易把赏赐出去的钱十倍百倍赚了回来。
很多人批评朝贡体制,说这是天朝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当冤大头。外国来朝贡,虽然带有贡品,但天朝给他们的赏赐更多。给中国政府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天朝有那么傻么?换个角度看就能发现,即使在朝贡来往上天朝吃了亏,但用这些钱换来国家之间的和平,节省了军费,避免了战争破坏,这怎么看怎么划算啊。天朝岂止不傻,简直精明得很,至少比欧洲人那种穷兵黩武地打来打去高明多了。
而且,你以为朝贡体制中天朝真的在经济上吃亏?你太幼稚了。中国人会在商业上吃亏?你咋想的?
表面上,朝贡贸易中,中国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但这确实只是在表面上。历史上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贸易一直很多,只不过不像今天这么公开规范而已,但不公开不规范可不等于不存在啊。
就提一件事。甲午战争后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给日本白银2亿两。这当然是日本人耍横抢钱,但为什么是2亿两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人算了一下,这是日本历年来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日本曾经是个重要的产银国,出产的白银大部分都通过贸易流入了中国。日本人一直是又气又无奈,好容易打了胜仗,就要把这些银子一把都抢回去。
上亿两的日本白银流入中国,你说东亚地区的贸易热闹不热闹,繁荣不繁荣?
和朝鲜、越南、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也一样,规模很大,很繁荣,只不过不被政府承认和保护,因此也就没人统计和管理。东南亚那么多华人,都去干嘛了,去种地吗?要是只想种地就不用漂泊海外了。中国有的是地方种地。去的人大部分都是为了做生意。
也就是说,朝贡体制让东亚地区长期维持和平,中国人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赚到的何止十倍百倍。乾隆时期,贸易关税贡献了福建省六分之一和广东省近四分之三的地方税收。这还只是官方认可的贸易,不包括民间贸易。
有人会说,你把朝贡体制夸成一朵花,可现实中还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被人家西方的威斯特伐利亚体制给取代了。
这样说,可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实际上,朝贡体制虽然表面上解体了,不复存在了,但由于其固有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一直顽强地在世界各地存在着,默默地维持着世界和平。
放眼看一下世界就能明显意识到,凡是符合威斯特伐利亚特征的地区,也就是各国实力差不多,谁也不服谁的地方,就战乱不休,打来打去,至少也是各国关系紧张,比如阿拉伯地区、非洲、巴尔干半岛。
而凡是符合朝贡体系特征的地区,也就是有一个事实上的大国担任领导国、核心国,其他国家服从这个大国,有什么国际纠纷,领导的大国主持调解。大家用各种方式给领导国“上贡”,领导国给大家提供安全保护和地区秩序。
历史上战乱频繁的西欧,现在和平了,不打了,法德多年的世仇也消散了。怎么做到的?有了美国领导的北约啊。西欧各国和朝贡体制中的朝鲜一样,大幅减少自身军备,有事找美国就行了。
美洲也是个事实上的朝贡体制。再怎么声称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也只是口头上说说,没人相信美国和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是平等的。美国就是美洲的宗主国,其他美洲国家就是美国的藩属国。以前,拉美国家之间也是打来打去的,以至于一帮同文同种的西班牙-拉丁后裔,就是过不到一起去。自从美国用门罗主义逐渐控制拉美以后,就不怎么打了。即使就国家间还有矛盾,甚至激烈争吵,只要老大不点头,谁也打不起来。
澳洲一直都很和平,这主要就是因为澳洲一直有个“宗主国”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实力超出澳洲其他国家太多,这种一家独大的国际秩序,最为稳定。要是按照和平程度排队,澳洲在各大洲中必定遥遥领先。
过去有苏联这个“宗主国”罩着,战后的东欧纵使有多少不好,但至少维持了和平。苏联解体了,大家平等了,结果就是战火重燃。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最近的乌克兰,打得不可开交。
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事在人为。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得有人负责,有人真正去做事。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听起来很高尚很美好,但在现实中就成为无人负责,没人做事。宗主国地位高,但责任也大。表面上的不平等,实际上是有效的治理结构。
不仅国际关系,小到家庭、公司,大到政党、国家,其实都要靠不平等才能建立起层级结构,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治理。人人平等的组织,是没法做事的。
东亚的问题在于,近代以来,老宗主国中国陷于贫乱,靠不住了。围绕着谁来接班,闹了几十上百年。
起初,日本有想法,想当东亚新的领导国家,也打赢了几仗,甲午战争啊,日俄战争啊,一战中也占了不少便宜,但毕竟实力不济,二战被美国打得惨不忍睹。相当东亚领导国是没戏了,只能接着当藩属国,不过这次宗主国改成美国了。
可美国没办法让中国也像日本那样当藩属国啊。在朝鲜打了一下,中国不但没服软,反而国本稳固了。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越发强大。东亚的宗主国到底是谁,这就成了问题了。
未来中日韩三国的关系,和东亚整体秩序的走向,现在还很难预测。但从长时段的历史趋势来看,美国多半要让出东亚领导国的地位。而且,可以相信的是,当东亚人真正可以坐下来自己解决本地区的问题时,包括朝鲜半岛核武器问题在内的众多难题,都会解决得比现在好得多。毕竟,东亚各国在政治上早就是成熟国家,政治智慧充足,历史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的全面复兴,人们会意识到,威斯特伐利亚体制实际上是把西欧一地的经验错误地推广到了全世界。这种国际秩序有着内在的不合理和不稳定。它的大行其道,很可能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插曲。世界终将恢复到大小国家各自承担自己相应责任的合理秩序之中。
是时候让被丑化的朝贡体制恢复声誉了。